茹毛饮血
《礼记·礼运》〔两汉〕
昔者先王,未有宫室,冬则居营窟,夏则居橧巢。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实、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未有麻丝,衣其羽皮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从前,先民没有房屋,冬天住在挖土建成的洞穴里,夏天住在树枝搭建的巢屋中。那时还未学会用火烹饪,只能生吃野果、草木种子和鸟兽的肉,渴了喝动物的血,连毛带皮地吞食生肉。因为没有麻布和丝绸,人们只能用鸟类的羽毛和野兽的皮毛裹身御寒。
注释
宫室:房屋的通称。
营窟: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,一说是相连的洞穴。
橧巢:聚柴薪造的巢形住处。
实:植物结的果。
茹:吃。
羽皮:鸟兽的毛皮。
简析
此文逐层铺陈先民在居住、饮食、衣着上的原始状态,凸显先民被动适应自然的生存模式,并以动词组合强化生食的野蛮性,与后世“火化”形成文明进程的张力。全文无抒情议论,仅用“居”“食”“饮”“衣”等基础动词串联场景,还原先民生活实态,呼应《礼记》作为礼制文献的纪实性特质。
杖铭
刘向〔两汉〕
历危乘险,匪杖不行;年耆力竭,匪杖不强;有杖不任,颠跌谁怨?有士不用,害何足言。都蔗虽甘,殆不可杖。佞人悦己,亦不可相。杖必取任,不必用味。士必任贤,何必取贵?
明月皎夜光
佚名〔两汉〕
明月皎夜光,促织鸣东壁。
玉衡指孟冬,众星何历历。
白露沾野草,时节忽复易。
秋蝉鸣树间,玄鸟逝安适。
昔我同门友,高举振六翮。
不念携手好,弃我如遗迹。
南箕北有斗,牵牛不负轭。
良无盘石固,虚名复何益?
气出唱
曹操〔两汉〕
华阴山,自以为大。高百丈,浮云为之盖。
仙人欲来,出随风,列之雨。
吹我洞箫,鼓瑟琴,何訚訚!
酒与歌戏,今日相乐诚为乐。
玉女起,起舞移数时。鼓吹一何嘈嘈。
从西北来时,仙道多驾烟,乘云驾龙,郁何蓩蓩。
遨游八极,乃到昆仑之山,西王母侧,神仙金止玉亭。
来者为谁?赤松王乔,乃德旋之门。
乐共饮食到黄昏。多驾合坐,万岁长,宜子孙。